去年某网红奶茶店因使用过期原料被曝光后,仅被处以5万元罚款,而该店单日营业额就超过20万元。这样的处罚力度,让消费者不禁质疑:违法成本如此之低,如何震慑食品安全违法行为?政讯通·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宣传员为大家解答。
事实上,我国早已建立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,但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了解。惩罚性赔偿,是指食品生产者或销售者违反法律规定,生产或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,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,还可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损失三倍的赔偿金。其目的在于通过高额赔偿,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,从而遏制类似行为再次发生。
这一制度的实施,不仅能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,也倒逼企业加强自律,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。但在司法实践中,它也面临“知假买假”者身份认定、赔偿基数合理性等挑战。对此,我国不断完善相关法规,明确“知假买假”者的举证责任,规定以实际支付价款为赔偿基数,让制度更公平合理。
小政在此提醒,大家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,要保留好购物小票、问题食品照片等证据;先与商家协商,协商不成可向消协投诉或法院起诉;即使未造成实际损害,也可主张惩罚性赔偿。每个消费者的主动维权,都在为食品安全防线添砖加瓦。
658配资-配资炒股入门知识-能加杠杆的炒股平台-正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